國朝毛奇齡撰。奇齡一名甡,字大可,號秋晴,一曰初晴。又以郡望稱西河,蕭山人??滴跫何匆詮[監生召試博學鴻詞,授檢討。初,奇齡之兄錫齡邃於《易》,而未著書,惟時時口授其子文輝。后奇齡乞假歸里,錫齡已卒,乃摭文輝所聞者以己意潤飾成是書?;騻髌纨g假歸之后,僦居杭州,一日著一卦,凡六十四日而卦成。雖以其兄為辭,實即奇齡所自解。以理斷之,或當然也。
此書“就五易以衍三易,日變易,曰交易,曰反易,曰對易,曰移易,且作推易始末;立十筮以括九筮,曰名,曰義,日象,曰方位,曰次第順逆,日大小體,曰互體,曰時日氣,曰數目,曰乘承敵應”。以為書成而 《易》 義明, 即占易之法亦明。數千年不傳之秘,始得闡發。特別強調轉易即倒易, 亦即反對卦,文王設此法,以為轉易之法,實《周易》開卷一大面目,而舉世不曉。 于闡明 《易》義, 獨抒己見,與先儒有所不同。有《皇清經解》本、《西河合集》本。
大旨謂《易》兼五義:一曰變易,一曰交易。是為伏羲之《易》,猶前人之所知,一曰反易,謂相其順逆,審其向背,而反見之。如《屯》轉為《蒙》,《咸》轉為《恒》之類。一曰對易,謂比其陰陽,絜其剛柔,而對觀之。如《上經》《需》、《訟》與《下經》《晉》、《明夷》對,《上經》《同人》、《大有》與《下經》《夬》、《姤》對之類。一曰移易,謂審其分聚,計其往來,而推移上下之。如《泰》為陰陽類聚之卦,移三爻為上爻,三陽往而上陰來則為《損》,《否》為陰陽類聚之卦,移四爻為初爻,四陽來而初陰往則為《益》之類。是為文王、周公之《易》,實漢、晉以來所未知。故以《序卦》為用反易,以分篇為用對易,以演《易》系辭為用移易,其言甚辨。雖不免牽合附會、以詞求勝之失,而大致引據古人,終不同於冥心臆測者也。
據載,先是奇齡之兄錫齡研治《周易》,而未著書,僅時時口授其子毛文輝。后來,奇齡乞假歸里,其兄已卒,奇齡乃摭拾文輝所聞者,并以己意潤飾成書。又傳奇齡乞假歸里后,寓居杭州,一日著一卦,凡六十四日而卦成,故雖以其兄為辭,實即所自解。以情勢言之,此說較為可信。奇齡為清初比較著名的漢學家之一,他撰寫此書的目的,主要是為了批駁宋儒的易學觀點。全書大旨,認為“易”兼有五義:一為變易,一為交易,此兩義為伏羲之“易”,猶前人之所知,也即“易”之原始義;此外,奇齡認為尚有反易,謂相其順逆、審其向背而反見之,如“屯”轉為“蒙”;“咸”轉為“恒”之類即是。又有對易,謂比其陰陽、□其剛柔而對觀之,如《上經》“需”、“訟”與《下經》“晉”、“明夷”對;《上經》“同人”、“大有”與《下經》“□”、“□”對之類即是。還有移易,謂審其分聚、計其往來,而推移上下之,如“泰”為陰陽類聚之卦,移“三爻”為上爻,“三陽”往而“上陰”來則為損;“否”為陰陽類聚之卦,移“四爻”為初爻?!八年枴眮矶俺蹶帯蓖鶆t為益之類即是。并且,奇齡認為,反易、對易、移易三義,是為文王、周公之“易”,實為漢、晉以來諸儒所不知,故以《序卦》為用反易,以《分篇》為用對易,以《演易系辭》為用移易。《四庫全書總目》評其:“其言甚辨,雖不免牽合附會,以詞求勝之失,而大致引據古人,終不同于冥心臆測者也?!庇小端膸烊珪繁荆痘是褰浗狻繁炯啊段骱雍霞繁緜魇?。
毛奇齡(1623年-1716年),原名甡,又名初晴,字大可,又字于一、齊于,號秋晴,又號初晴、晚晴等,浙江紹興府蕭山縣(今杭州市蕭山區)人。以郡望西河,學者稱“西河先生”。清初經學家、文學家。
明末諸生,清初參與抗清軍事,流亡多年始出??滴鯐r薦舉博學鴻詞科,授檢討,充明史館纂修官。尋假歸不復出。治經史及音韻學,著述極富。所著《西河合集》分經集、史集、文集、雜著,共四百余卷。
毛奇齡與兄毛萬齡并稱為“江東二毛”;與毛先舒、毛際可齊名,時稱“浙中三毛,文中三豪”。“揚州八怪”中的金農及陳撰均為其徒弟。
【臣】等謹案《仲氏易》三十卷。國朝毛奇齡撰。奇齡一名甡,字大可,號秋晴,一曰初晴,又以郡望稱,西河蕭山人??滴跫何匆詮[監生。
召試博學鴻詞,授翰林院檢討。初,奇齡之兄錫齡,邃于易而未著書,惟時時口授其子文輝。後奇齡乞假歸里,錫齡已卒,乃摭文輝所聞者,以己意潤飾之,而成是書?;騻髌纨g假歸之後,僦居杭州,一日著一卦,凡六十四日而書成。雖以其兄為辭,實即奇齡所自解,以理斷之,或當然也。大旨謂易兼五義:一曰變易;一曰交易,是為伏羲之易,猶前人之所知;一曰反易,謂相其順逆,審其向背而反觀之,如屯轉為蒙,咸轉為恒之類;一曰對易,謂比其隂陽,絜其剛柔而對觀之,如上經需、訟與下經晉、明夷對,上經同人、大有與下經夬、姤對之類;一曰移易,謂審其分聚,計其往來而推移上下之,如泰為陰陽類聚之卦,移三爻為上爻,三陽往而上陰來,則為損;否為陽陰類聚之卦,移四爻為初爻,四陽來而初陰往,則為益之類。是為文王、周公之易,實漢、晉以來所未知。故以序卦為用反易,以分篇為用對易,以演易繫詞為用移易。其言甚辨,雖不免牽合附會,以詞求勝之失,而大致引據古人,不同于冥心臆測,純用空言,遂謂能契畫前之易者,是亦可備一家之說也。
乾隆四十四年四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?!浚憾〔欢?/strong>
【再次點?!浚簳簾o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41冊?經部35?易類
學易記,元代李簡撰?!端膸烊珪分?。是書博采子夏《易傳》等64家解《易》之說,一一標示姓氏。其不注姓氏者,則為李簡之新意。撰寫體例大致依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。...
書名:《周易集解》又名《孫氏周易集解》依據版本:粵雅堂叢書作者:清.孫星衍(清代)孫星衍《周易集解》說明:此書成于嘉慶三年(1798)。自序稱,自王弼以老莊之學...
[南宋]楊萬里撰《誠齋易傳》繁體版:簡介 書名:《誠齋易傳》 作者:楊萬里 撰[宋] 版本:欽定四庫全書 《誠齋易傳》為宋朝楊萬里所撰,萬里字廷秀,自號誠齋...
書籍介紹 三卷,明高攀龍著。自序以為,其知易知,其能簡能, 易簡則天下之理得。故詮釋《易》義,每條不過數言。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,而無非心之易,故貴于學。學之所...
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 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書籍介紹 九卷,宋張根著。書用王弼注本,詮釋主義理,不及象數,亦不言《河圖》、《洛書》。注文簡要。末附序語...
[元]趙汸撰《周易文詮》介紹 四卷,元趙汸著。《經義考》載此書為八卷,但舊抄止四卷,首尾完備,不似有闕佚,或后人合并八卷為四卷。原書上有讀者題記,節節用細字標題...
《周易正義》,古代易學著作。南宋初國子監所刻 《周易》 單疏本。為傳世孤帙,十四卷全。《周易》亦稱《易經》,儒家經典之首,三國·魏·王弼和晉·韓康伯均為《易經》...
易翼述信清王又樸撰。十二卷?!对姸Y堂全集》本。此書解《易》,專主《十翼》之義,而兼采諸家之論以為說?!端膸烊珪嵋分赋觯骸笆蔷幗泜鞔涡颍ひ劳蹂雠f本,而冠以讀...
六卷,宋趙以夫著。其書大旨在以不易、變易二義,明人事動、靜之準則。故以奇偶為七八,交重為九六,卦畫七八表示不易,爻畫九六代表變易。卦畫的不易中又有變易,是謂之亨...
[明]林希元撰《易經存疑》介紹 〖易經存疑〗十二卷。明林希元撰。希元字茂貞、號次崖,福建同安(今屬廈門)人,正德十二年(1517)進士,授大理評事。歷官廣東提學...